時間:2010年11月26日
臨空經濟是一個新經濟概念,是將空港打造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的匯聚點,再造經濟高增長極,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引擎和制高點。作為中國“百強縣”和四川全省“十強縣”榜首縣的雙流,目前臨空經濟已初具規模。
從產業形態來看,主要涵蓋新能源制造和航空物流、現代商貿、臨空商務、總部經濟、創意產業、商務地產等現代服務業。從空間布局來看,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為重點的48km2現代制造業產業集群;以現代商貿、臨空商務、總部經濟為主的40km2臨空服務業產業集群;以航空物流為主的5.1km2的航空物流產業集群發展框架。發展臨空經濟,雙流志在必得,信心十足,源自雙流得天獨厚的七大優勢。
第一,明顯的空港優勢
雙流坐擁全球百強、中國第五大國際航空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目前已開通國際國內航線160余條,是西南地區連接全國、通達世界的第一門戶。隨著機場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樓的建成投運,雙流機場躋身全國第四大機場,將新開通15條以上國際直飛航線,機場旅客吞吐量可達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可達120萬噸。
第二,完善的產業規劃
雙流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發展臨空經濟的重點區域,規劃了成都新能源產業功能區、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臨空經濟綜合功能區,為臨空經濟發展提供了科學引領。堅持以雙流國際機場為核心,大力發展航空樞紐服務、航空物流等“八大臨空產業”,全力打造臨空商貿總部等“五大臨空基地”,積極推進臨空經濟發展。
第三,產業基礎良好
近年來,雙流縣著力發展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大力培育臨空產業集群。在臨空制造業方面,引進了漢能光伏、天威新能源等31個新能源重點項目,正加速打造以太陽能、核能、風能為重點的千億級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在航空物流業方面,引進了中國國航、東方航空等多家基地航空公司和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成都物流中心等35個物流項目,初步形成了“大口岸格局、大通關基地”的現代物流體系。
第四,便捷的交通網絡
雙流縣內不僅擁有西南地區連接世界的重要門戶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同時10余條城市干道對接成都主城區,2條鐵路、3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在建和規劃建設的城際鐵路3條、地鐵輕軌9條、高速公路2條。落戶雙流的企業,既可就近對接成渝經濟區上億人口的內需市場,更可通過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輻射中國西部、中亞、東南亞乃至全世界。
第五,人才資源豐富
境內有四川大學等高等院校7所,有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30余所,正加快推進國家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級硅材料工程技術中心等“六中心三平臺”建設,人才資源和教育科研優勢,為臨空產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第六,優越的政策環境
雙流出臺了臨空制造業等產業扶持政策,設立10億元專項引導資金。同時,開通重大項目立項審批“綠色通道”,推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務,著力為企業投資發展營造優質高效、公平公正、規范有序、誠實信用的環境。
第七,雙流人居環境一流
雙流既是投資創業的熱土,也是一座兼具運動、文化、生態、怡居等時尚元素的魅力之城。雙流發展臨空經濟鏗鏘“亮劍”,表明以雙流區域為主要載體的空港經濟,還將成為成都及至四川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